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福建新高考选科 > 正文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2023-09-17 02:50:26文/王明同学 高考助手网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成了必要的一步,不同的考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可以报考的专业也不同,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聊城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对照表,福建考生如果想要报考聊城大学,可以参考以下专业选科对照表数据。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一、聊城大学在福建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级别学历层次选科要求
1动画--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2美术学--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3舞蹈学--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4书法学--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5广播电视编导--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6旅游管理--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7法学类
法学;知识产权
--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8音乐学--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9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二、聊城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一、2022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天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专业选科天津要求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二、聊城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 全国排名第307名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三、聊城大学2022年寒假放假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及开学时间安排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四、2022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专业排名,附特色重点王牌专业名单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五、2022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天津,聊城大学专业选科天津要求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六、2022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选科要求对照表在重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专业选科重庆要求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七、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专业分数线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八、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统计(附2019-2020年历年分数线)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九、聊城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十、2022年聊城大学专业排名,附特色重点王牌专业名单

2024年聊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聊城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三、聊城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4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931人,正高级岗位人员203人,副高级岗位人员692人。现有双聘院士、“973”首席科学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5人,海外高层次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教学名师、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等5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6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6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40余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17项,省部级课题69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9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30余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5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