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聊城大学全国排名多少位 省内排名第几
2023-09-06 02:18:05 高考助手网2023聊城大学全国排名第252名。聊城大学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一、聊城大学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发布时间 |
| 聊城大学 | 252 | 2023 |
| 聊城大学 | 250 | 2022 |
| 聊城大学 | 244 | 2021 |
| 聊城大学 | 275 | 2020 |
| 聊城大学 | 298 | 2019 |
| 聊城大学 | 304 | 2018 |
| 聊城大学 | 296 | 2017 |
| 聊城大学 | 363 | 2016 |
二、聊城大学在山东省排名
| 省市排名 | 学校名称 | 省市 | 类型 |
| 1 | 山东大学 | 山东 | 综合 |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3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山东 | 理工 |
| 4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 师范 |
| 5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6 | 青岛大学 | 山东 | 综合 |
| 7 | 济南大学 | 山东 | 综合 |
| 8 |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 | 农林 |
| 9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10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 | 师范 |
| 11 |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 | 财经 |
| 12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13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14 | 齐鲁工业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15 | 烟台大学 | 山东 | 综合 |
| 16 | 聊城大学 | 山东 | 师范 |
| 17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 | 理工 |
| 18 | 鲁东大学 | 山东 | 师范 |
| 19 | 青岛农业大学 | 山东 | 农林 |
| 20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 | 医药 |
| 21 | 临沂大学 | 山东 | 综合 |
| 22 | 山东工商学院 | 山东 | 财经 |
| 23 | 潍坊医学院 | 山东 | 医药 |
| 24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山东 | 医药 |
| 25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山东 | 艺术 |
| 26 | 滨州医学院 | 山东 | 医药 |
| 27 | 山东交通学院 | 山东 | 理工 |
| 28 | 德州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29 | 滨州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30 | 山东艺术学院 | 山东 | 艺术 |
| 31 | 潍坊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32 | 泰山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33 | 菏泽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34 | 山东女子学院 | 山东 | 文法 |
| 35 | 济宁医学院 | 山东 | 医药 |
| 36 | 山东体育学院 | 山东 | 体育 |
| 37 | 济宁学院 | 山东 | 师范 |
| 38 | 枣庄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39 | 齐鲁师范学院 | 山东 | 师范 |
| 40 | 青岛滨海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41 | 泰山科技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42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山东 | 文法 |
| 43 | 山东英才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44 | 潍坊科技学院 | 山东 | 理工 |
| 45 | 山东警察学院 | 山东 | 文法 |
| 46 | 烟台南山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47 | 山东政法学院 | 山东 | 文法 |
| 48 | 青岛黄海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49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山东 | 农林 |
| 50 | 山东管理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51 | 青岛城市学院 | 山东 | 理工 |
| 52 | 山东现代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53 | 山东协和学院 | 山东 | 医药 |
| 54 |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 山东 | 综合 |
| 55 | 青岛工学院 | 山东 | 理工 |
三、聊城大学简介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2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9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