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最新排名 附就业前景方向
2023-10-25 15:29:24 高考助手网很多同学关注全国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最新排名数据,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额最新的2023年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最新排名表,附加该专业的专业介绍和就业前景数据,希望大家选择该专业时有帮助。

一、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最新排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天津大学(排名第1)、华东理工大学(排名第2)、清华大学(排名第3)、北京化工大学(排名第4)、大连理工大学(排名第5)、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6)、浙江大学(排名第7)、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8)、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9)、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10)。
| 排名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排名等级 |
|---|---|---|---|
| 1 | 天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2 | 华东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3 | 清华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4 | 北京化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5 | 大连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6 | 南京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7 | 浙江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8 | 北京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0 | 南京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1 | 浙江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2 | 华南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3 | 四川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4 | 中国石油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 15 | 河北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16 | 太原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17 | 上海交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18 | 东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19 | 中国矿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0 | 江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1 | 厦门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2 | 青岛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3 | 郑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4 | 武汉工程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5 | 中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6 | 重庆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7 | 西南石油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8 | 西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29 | 西安交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0 | 北京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1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2 | 沈阳化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3 | 燕山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4 | 东北石油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5 | 苏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6 | 合肥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7 | 福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8 | 济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39 | 武汉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0 | 湘潭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1 | 湖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2 | 广西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3 | 陕西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4 | 广东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5 | 山西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6 | 中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7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8 | 辽宁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49 | 吉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0 | 长春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2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3 | 常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4 | 华侨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5 | 南昌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6 | 山东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7 | 新疆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8 | 石河子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B- |
| 59 | 北京工商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0 | 天津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1 | 天津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2 | 天津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3 | 河北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4 | 沈阳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5 | 上海电力学院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6 | 上海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7 | 江苏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8 | 安徽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69 | 山东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0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1 | 武汉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2 | 海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3 | 华北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4 | 东北电力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5 | 东华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6 | 南京林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7 | 安徽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8 | 中国海洋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79 | 山东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0 | 中山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1 | 贵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2 | 昆明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3 | 西安石油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4 | 兰州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5 | 兰州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6 | 江汉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7 | 北京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8 | 东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89 | 大连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0 | 沈阳师范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1 | 黑龙江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2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3 | 上海师范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4 | 齐鲁工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5 | 河南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6 | 华南农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7 | 电子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8 | 成都理工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99 | 四川理工学院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10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101 | 兰州交通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 102 | 青岛大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新兴交叉学科,并涉及人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途,学生专业视野宽阔,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
学生毕业后将主要在各级政府的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环境工程规划、工矿企业、产业生态园等相关领域从事资源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及可再生资源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教育和咨询工作,还可以直接攻读环境、冶金、材料、矿业和化工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可在从事定位装备与信息处理装备使用、维修、监造、管理等工作。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学生就业有多种选择,可以在国家和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中就业;通过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工程硕士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我院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20人,博士研究生约30人,为本科生的學習和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资源循环、以及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建材、冶金、新材料产业、原材料产业等行业从事工业规划、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清洁生产评估与咨询等工作。
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