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山东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30 06:49:52 高考助手网

一、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8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54786名;

2、2022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8865名;

3、2021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1552名;

4、2021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1433名;

5、2021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5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7927名;

6、2021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42105名;

7、2020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4571名;

8、2020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合作培养计划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6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4396名;

9、2020年山东高考类考生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分段培养计划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1704名;

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东 2022 综合 - 2段 200 591625 省政府
山东 2022 综合 - 2段 284 554786 省政府
山东 2022 综合 - 2段 298 541294 省政府
山东 2022 综合 - 2段 309 528865 省政府
山东 2022 综合 - 2段 456 255722 省政府

2、2021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东 2021 综合 - 2段 193 542325 省政府
山东 2021 综合 - 2段 201 541552 省政府
山东 2021 综合 - 2段 202 541433 省政府
山东 2021 综合 - 2段 250 527927 省政府
山东 2021 综合 - 2段 460 242105 省政府

3、2020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东 2020 综合 - 2段 154 524695 省政府
山东 2020 综合 - 2段 158 524571 省政府
山东 2020 综合 - 2段 163 524396 省政府
山东 2020 综合 - 2段 256 507515 省政府
山东 2020 综合 - 2段 470 231704 省政府
2024年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www.jnzyjsxy.cn/njwc/index.htm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分数线录取是多少(2022年各省最低位次和分数线)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附专业招生人数)
2023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三、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省济宁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读书求知的理想境地。学院现有教职工755人,专任教师662人,教授、副教授193人,博士、硕士46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以企业工程师、技师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库600余人。学院设16个教学科研单位及20个教辅单位,紧密契合地方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全省全国“新硅谷”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开设16大类59个专业,建成了智能制造、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智慧建造、“互联网+”商务等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10个优势专业群。拥有机电、数控、汽车等47个校内实训中心、3家校中厂,设立40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获批济宁市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1个,拥有15个部、省、市级创新平台。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8.07%。建院以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文化育人为亮点,抓改革、促创新、求突破,朝着“学生光彩、企业首选、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目标迈进,走出了一条“产教互融、校企共同、学岗直通、文化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人本化 “六化”建设,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获批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专本贯通试点专业、骨干专业等专业建设项目52项,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教育部1+X证书试点32个。培育出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突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二级教授等15人。承担国家、省、市及横向教科研项目345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32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2项,学生在技能大赛、文体竞赛等国赛、省赛获奖700余项,3个团支部当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学院女排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排球联赛亚军,省赛8次冠军,女篮荣获全省一等奖。学院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入选中央电视台“职业院校百强巡礼”,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省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治理体系与监督体系双元联动,促管理法制化1.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分工。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通过OA系统发布会议纪要,定期检查并报告落实情况。成立学院理事会,明确组成规则、职责权限、运行机制,深度参与学院重大事务的咨询、协商和审议。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多元参与、议事协商。依法设立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明确议事规则,依法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咨询等职权。2.夯实学院监督体系。学院纪委与监察室合署办公,通过“三转”,聚焦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年度责任目标“双清单”制度,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作风效能问责实施意见》。成立考核办公室,制订《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调整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建立信息公开专栏,公开招生考试、财务资产、收费管理、评审评比等信息。3.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开展诚信招生承诺活动,杜绝虚假招生、有偿招生。开展学籍信息核查活动,完善学院《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电子档案数据准确、程序规范。开展教学标准落地活动,每年组织专业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开展实习管理规范活动,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坚持学岗直通,实施顶岗实习“合同三签”,双线监控、多元考核。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学院主要领导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平安校园建设责任书,优化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开展财务管理规范活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标准与管理程序一体建设,促管理规范化1.制订学院章程。坚持依法治校、改革创新、务实管用,学院章程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核准。保障了学院科学决策、民主参与、依法治校、规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