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常州工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5-07-01 09:12:14 高考助手网

一、常州工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4690名;

2、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2564名;

3、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5510名;

4、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7278名;

5、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4483名;

6、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4837名;

7、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6451名;

8、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7900名;

9、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7295名;

10、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9882名;

常州工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495 104690
2022 四川 文科 本二 513 34837

2、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502 102564
2021 四川 文科 本二 512 36451

3、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505 105510
2020 四川 文科 本二 508 27900

4、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四川 理科 本二 518 107278
2019 四川 文科 本二 523 27295

5、常州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四川 理科 本二 518 104483
2018 四川 文科 本二 536 29882
常州工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学院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学院转专业的条件和要求规定说明
常州工学院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学院招生计划在天津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5原创)
2025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工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学院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5原创)
2025年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工学院招生计划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5原创)
常州工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5原创)
常州工学院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5原创)

三、常州工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其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常州工学院。2003年,传承常州师范教育百年文脉的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历经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学校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拥有58个本科专业(48个专业招生),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48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25人次。自建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