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云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18 13:03:23文/ 高考助手网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6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0242名;

2、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1392名;

3、2020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7260名;

4、2022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6648名;

5、2021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3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9541名;

6、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9639名;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2 理科 专科 360 140242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专科 400 106648 省政府

2、2021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1 理科 专科 349 141392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专科 333 119541 省政府

3、2020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0 理科 专科 358 137260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专科 337 119639 省政府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口碑评价好不好)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院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三、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年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留学生近400名),教职工760余名。这里有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是宜学宜教之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时任************、******、中央******胡锦涛,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获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3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和工业设计等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教育部立项。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集成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校内建有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园内建有技术应用中心、校企合作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师资培训中心等;校外设立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联合200多家单位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等职教集团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探索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新路径,开创了“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新模式。学校聚焦常州及江苏智能装备制造业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关键,以搭建国际化合作为突破,在服务区域经济、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实现学校发展的正向循环。2020年,学校牵头建设的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职教集团,成功入围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加强“四有”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两名两金”人才工程,实施“名师名匠”计划,引进培育“双高”和“名匠”高层次领军人才;实施“金牌金雁”计划,培养“金牌”青年教师和“金雁”团队,打造政治思想坚定、教学理念先进、专业能力突出、师德师风高尚、整体结构合理的结构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5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5人,江苏工匠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3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